可行性報告——20萬畝特色經濟林基地及萬噸茶油生產線建設項目
第一章 總論
1.1 項目名稱,建設單位,法人代表
1.1.1 項目名稱
20萬畝特色經濟林基地及萬噸茶油生產線建設項目
1.1.2 建設單位
1.1.3 法人代表
1.1.4 項目建設地點
竹山縣經濟開發區鄧坪工業園
1.2 承辦項目業主概況
1.3 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其建設的必要性
1.3.1 項目提出的背景
1.3.2 國家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政策
1.3.3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3.3.1 加快油茶產業發展,是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徑
解決我國13億人口的糧油供給安全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發展糧油生產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糧油供給能力。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國際糧油價格的上漲壓力不斷加大,實現糧油長期供需平衡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目前,進口植物油已占國內市場的大部分,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進口國,也是世界上油料進口大國。我國有4531.2萬畝油茶林,目前的產出水平很低,每畝僅產油5.8公斤左右。如果將現有低產油茶林全部進行改造,再新造近2500余萬畝高產油茶林(平均每畝產油40公斤),通過良種和豐產栽培技術應用,使油茶高產穩產,屆時茶油產量有望達到250 多萬噸,將大幅提高茶油在現有食用油供給中的比例,緩解日益緊張的食用油供給矛盾,保障國家食用油安全。
1.3.3.2 加快油茶產業發展,是解決國家耕地資源剛性短缺的需要
1.3.3.3 加快油茶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就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1.3.3.4 加快油茶產業發展,是優化食用油消費結構,提高國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
1.3.3.5 加快油茶產業發展,是加速國土綠化、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1.3.4 項目實施的意義
1.3.4.1 項目有利于增強龍頭企業對產業化經營的牽動作用,使農民增收增效
本公司可與農戶簽訂優先收購合同,建立契約關系,提供良種,實行優質優價,讓利農戶,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格局,使全縣形成20萬畝油茶基地,為加工企業的原料來源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項目上馬后,有利于合理配置本地資源,加快農產品深加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經營優勢,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1.3.4.2 項目有利于企業實現農工貿一體化,種植加工生產等一條龍經營,具有一定的經濟拉動作用。
1.3.4.3 加大就業機會和渠道
1.3.4.4 促進中西部山區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竹山及其周邊縣市地處湖北經濟欠發達的山區,與包括竹山在內的湖北西北山區接壤的陜西東南山區、重慶東北山區和河南南部山區位于我國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山區。油茶主要栽培區基本地處經濟欠發達的山區,是山區最具特色的林業資源。本項目的實施,對于促進山區的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對于提高山區農民收入,對于形成山區農作物“種植-加工-產業群”的良性循環,對于促進山區農業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加快山區農民奔小康的步伐和山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對于把山區的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品牌優勢、產業群優勢和經濟優勢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
1.4 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1.5 可行性研究的范圍
1.6 研究方案與研究結論
1.6.1 市場需求分析、產品銷售方向和方式
1.6.2 生產規模與產品方案
1.6.2.1 生產規模
一是興建20萬畝油茶基地;二是興建油茶良種繁育基地400畝,為農戶提供優質種苗;三是一期工程年加工精煉茶油4000噸。
1.6.2.2 產品方案
一期工程年加工山茶油4000噸,油餅4000噸,油腳和皂角500噸。
1.6.3 生產技術
采用湖北工業大學綜合利用食品加工創新性技術成果。采用武漢佳農食品工程技術研究所的工程設計方案。
1.6.4 廠址概述
鄧坪工業園位于縣城北部,緊鄰236省道,北星河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四面環山,工廠對周圍環境無影響,是發展工業的理想之地。
1.6.5 主要原料、燃料及動力供應
1.6.6 環境保護
1.6.7 公司定員與員工事項
本項目共需要97人。技術骨干、管理干部由公司內部調整或社會招聘,生產工人由勞動部門招聘。
1.6.8 總投資
該項目總投資為7879萬元。其中基地建設4440萬元(勞務投入4760萬元除外);種苗480萬元;生產線建設投資2329萬元(其固定生產投資結構:建筑工程投資1144萬元,設備投資940萬元,其他附屬設施和其他費用投資45萬元,預備費200萬元),流動資金630萬元。資金來源:基地與種苗建設投資擬申請國家項目扶持,生產線建設投資由企業自籌。
1.6.9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1.6.10 研究結論
本項目產品市場廣闊,生產工藝技術先進成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為顯著,建設本項目是可行的。
1.6.11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本項目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見表1-1。
第二章 項目概述
2.1 項目前期工程進度
公司決策者歷時兩個多月,先后在本縣及周邊的襄樊、十堰所屬鄖縣鄖西縣,陜西安康、四川綿陽等縣市考察油茶基地的原料可供應量和加工企業的生產能力,調查超市、農副產品市場、商店及批發零售店市場空間,走訪大專院校,請教授對項目水平進行評判,在此基礎上公司擬定在本縣各鄉鎮建20萬畝油茶基地及在鄧坪工業園征地20畝建設年加工茶油4000噸生產線。
2.2 產品概述
2.2.1 茶油產品
油茶是一種綜合利用價值極高的經濟樹種,主要產品為茶油,副產品包括茶枯、茶殼和茶粕。副產品茶枯經深加工可提取殘油、茶皂素;茶殼經提取可用于制作糠醛、木糖醇、栲膠、活性炭和培養基等。
茶油俗稱四季露水的油料作物,主要成份油酸含量高達75%左右,此外還含有豐富有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營養特別豐富,不飽和脂肪含量高達90%左右,具有特殊的清香味,耐貯存,易吸收,是一種高品位、高營養、純天然綠色保健食用油,據《本草綱目》、《中華藥液》、《綱目拾遺》等記載,長期食用茶油,有“明目亮發、潤腸通便、清熱化濕、剎蟲解毒”之功效。能抗暑、抗癌、降溫、降壓等?!吨袊t藥寶典》、《中國藥治》和《農政全書》又載,茶油含山茶若(柑)素,玉蕊醇A、茶皂醇AB等,可整腸、止癢、降膽固醇,調節人體器官機能運作,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它主要成份與世界流行食用油橄欖油相似并優于橄欖油,孕婦食用不僅增加母乳,對胎兒心率發育十分有益;嬰兒及兒童食用對促進骨骼等身體發育很有幫助;老人食用可去火、養顏、明目、烏發、抑制衰老,健康長壽。茶油妙用還有諸多功能療效。如取適量茶油炒番石榴嫩葉每天食用一次可治糖尿??;茶油外用可促進創面止血;取兩湯匙茶油拌白米飯可降高壓和膽固醇;取適量茶油瘦豬肉加生姜片炒熟之后,倒適量開水加紅茶可治腳抽筋;取適量茶油煎含羞草拌青殼鴨蛋可治人體浮腫與心臟??;皮內外傷出血,用茶油加黃豆適量煮荷包蛋吃,可防止傷口發炎,加強愈合;用10-15毫克茶油加三分之一蜂蜜每天早晚各服一次,連服3-5天可防老年便秘;人們洗完頭搽干后用少量茶油搽頭可使頭發潤滑明亮,減少脫發。醫學專家特別建議消費者堅持長期食用茶油可預防粥樣動脈硬化,對心腦血管病、肥胖癥及癌癥有明顯的預防作用;可降低血漿纖蛋白稠度,還可預防心臟病、心力衰竭、腎衰竭、腦出血、膽結石等疾病。
第三章 市場分析與預測
3.1 茶油市場分析
3.1.1 市場分析
3.1.1.1 食用油市場分析
3.1.1.2 油茶副產品市場分析
3.1.2 需求預測
3.1.3 發展潛力
3.1.3.1 高產穩產新品種培育成功,為油茶產量大幅度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我國第一代油茶良種選育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中國林科院組織油茶生產和科技工作者集中力量進行全國范圍的種質資源清查與收集工作,初步查清了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攸縣油茶等可供食用的30多個主要品種,整理了普通油茶地方品種160多個。相對來說,第一代良種雖然數量龐大,但大多選育的優良農家品種豐產性并不高,畝產油量僅20~30公斤。
第二代良種以中國林科院組織的“六五”、“七五”國家攻關計劃油茶良種選育和國家林業部油茶無性系選育與配套栽培技術項目研究期間選育的良種為主。此期間選育的良種均為無性系,品種純化,增產潛力高,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油茶良種。由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油茶新造林發展緩慢,使這些高產無性系良種育成后沒有得到有效應用,以致這些良種未能發揮出應有的生產潛力。
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良種選育工作,到目前為止,已選育出包括油茶優良農家品種、雜交組合、優良家系和無性系等油茶優良品種(系)100多個,像湖南省林科院的“湘林”系列、江西省林科院的“贛無”系列、贛州市林科所的“贛油”系列、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的“長林”系列,這四個油茶高產無性系系列計94個油茶高產無性系(品種),其中畝產茶油50公斤的油茶高產無性系82 個,而其中有些優良品種(系)畝產茶油可以達到70多公斤。新品種在推廣當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采用的油茶“長林”系列,2001 年造林150畝,第三年畝產油3公斤,2007年畝產油65公斤(未采穗);豐城市采用油茶“贛無”系列新品種,2001年造林500畝,7年生畝產油達到75.5公斤;樟樹市采用 “長林”系列油茶新品種,2001年造林5000畝,7年生畝產油52公斤。
油茶優良品種(系)在生產上的應用,為新建油茶基地,倡導以高產、優質、高抗新品種為核心,配套現代集成栽培技術體系,建立油茶發展的新模式以及集約化規模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3.1.3.2 良種苗木培育技術,為油茶新造林分早實、豐產穩產奠定了種苗基礎
在擴繁技術方面,以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發的油茶芽苗砧育苗技術推動了油茶整個培育方式的變革,解決了油茶長期以來無法實現的難題。使油茶品種規?;瘮U繁和優質苗木快速培育成為可能。以此技術為基礎,形成了國內一批油茶良種苗木生產基地。近年來,全國95%以上的苗圃和5000 萬株以上的良種苗木均采用此技術進行生產。例如中國林科院分宜育苗基地育苗量在700 萬株以上;湖南省瀏陽市育苗基地育苗量在800 萬株以上;安徽省三友公司徽州育苗基地育苗量在700 萬株以上;湖南省油茶繁育基地育苗量在400 萬株以上;贛州市林科所育苗基地育苗量在300 萬株以上;江西林科院育苗基地育苗量在100 萬株以上。油茶芽苗砧育苗技術的應用基本解決了我國對油茶良種苗木的生產需求,為油茶產量的穩速提高打下了堅實基礎。
3.1.3.3 低產林改造模式與技術日趨成熟,提高了當前低產林分產量水平
在“六五”、“七五”期間,油茶栽培技術協作組組織編制了《油茶豐產林》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并在油茶低產林的改造中逐漸形成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多模式低改的共識,使低產林改造模式和油茶標準化栽培技術在生產中逐步完善和成熟,在油茶主產省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其中效果顯著的有:湖南省常寧、耒陽、永興三縣采用組裝配套綜合技術撫育改造9萬畝低產油茶林,第四年畝產茶油12公斤;浙江省常山縣新昌鄉優輅村,有油茶林5000畝,低改前為60年代種子直播林分,畝產油在3~5 公斤,采用兩種模式改造并強化撫育后,每年畝產油量達到15.3 公斤,采用油茶與果樹間種畝產油量達到20公斤;浙江省青田縣章村鄉章村,連片油茶林3000畝,大部分采用強化撫育管理改造,少部分采用高接換頭改造,改后第三年產量大幅度上升,畝產油量達到16.7公斤;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蓮濟村,對5000畝油茶林采用強化撫育管理改造,當年開始產量提高,改后第三年產量大輻上升,畝產油量達到17.2公斤。
目前,我國油茶低產林分面積達4000萬畝,占現有油茶面積的90%以上。在當前尚無法對所有低產林重新造林的前提下,對低產林改造無疑是一種在短時期內提高油茶產量的有效方式。
3.1.3.4 政府產業引導和機制創新為油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
3.2 銷售方向
3.3 銷售模式
3.4 銷售策略
3.5 名牌策略
3.6 形象策略
第四章 建設條件與廠址
4.1 企業概況
湖北***公司是一家現代化食用油脂及農副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注冊資金600萬元,屬于民營企業。公司創辦于2010年,占地面積20畝,生產線一期總投資2959萬元人民幣。擁有員297人,其中管理技術人員21人,占總人數21.7%。公司機構設有辦公室、財務部、市場部、生產部、物流部、質量管理部、研發實驗中心等7個職能部門。
企業目前擬建預處理、浸出、精煉、包裝、4個生產及輔助車間;常規茶油、桐油兩條主要生產線,年加工原材料4萬噸,成品油產量達1萬噸。
4.2 資源
4.2.1 自然資源優勢
竹山縣地處鄂西本邊陲,版圖總面積3587.8平方公里,轄9鎮8鄉、253個村、14.14萬戶、46.7萬人。2008年末全縣實有耕地面積59.2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0萬畝,旱地49.2萬畝,人均1.39畝,境內土質以黃棕壤為主,適合油茶種植和發展。
2010-2017年竹山縣把油茶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來抓,計劃建設優質油茶基地12萬畝,年產茶籽1.6萬噸,生產茶油4000噸。
4.2.1.1 氣候條件優越
4.2.1.2 土地資源豐富
4.2.1.3 龍頭企業帶動明顯
4.2.1.4 產品開發技術支撐牢固
4.2.1.5 品牌優勢明顯
4.2.2 湖北工業大學合作方技術資源優勢
4.3 廠址
4.3.1 竹山縣經濟開發區鄧坪工業園概況
4.3.2 廠區概況
廠區占地面積及使用情況:工廠擬占地面積13333.3m2,本項目用地能可滿足工程建設需要。
4.4 水文地質情況
4.5 公用工程基礎設施情況
第五章 原材料、能源供應
5.1 原料生產基地建設
5.1.1 建設規模
“十二五”期間,每年種植優質特色經濟林基地3萬畝,到2015年全縣油茶基地面達到20萬畝,建良種繁育基地400畝。2010~2011建設優質油茶基地4.576萬畝,茶籽單產達到350公斤,總產達到1.6萬噸,單產達到400公斤。
5.1.2 縣內基地建設規劃
5.1.2.1 基地布局
以二大區域建設為核心,建設優質特色經濟林基地20萬畝。一是沿305省道竹山中西區高標準建設特色經濟林基地18萬畝,主要包括潘口鄉2萬畝、溢水鎮2萬畝、麻家渡鎮2萬畝、寶豐鎮2萬畝、擂古鎮2萬畝,得勝鎮2萬畝、秦古鎮3萬畝、竹坪鄉2萬畝和大廟鄉1萬畝;二是東北部鄉鎮2萬畝,主要包括文峰1萬畝和樓臺1萬畝。每個鄉鎮建設核心示范面積0.5萬畝。良種繁育基地400畝,主要布局在竹坪100畝,秦古100畝,擂鼓100畝,溢水100畝。
通過縣政府的優質特色經濟林基地建設的實施,確保鄧坪工業園茶油生產線第一、第二期工程加工原料的供應。
5.1.2.2 種植模式
實行預留行和果園間套制,做到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造林地應選擇紅壤、黃壤土地帶,土層深厚60cm以上,土質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地下水位1m以下,pH值為5~6.6。海拔高度為200~600m的丘陵、崗地和低山地區,中等肥力和緩坡低山區,坡向以陽光充足的陽坡和半陽坡為好,坡度25°以下。
整地:為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應采用穴墾,沿等高線按株行距定點挖穴。
造林密度:為油茶每畝110株,即株行距為2m×3m;油桐每畝56株,即株行距為3m×4m。造林季節為春、秋兩季。
栽植方法:在事先標好的定植點,將苗木根系自然舒展開,然后在根部周圍填入細肥土分層壓實,栽植嫁接苗時可使嫁接口與地面齊平,澆透水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做到根舒、苗正、土實,栽植后澆透定根水。
幼林管理:造林當年除草松土1次,以后每年松土除草2次,幼樹期以營養生長為主,施肥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鉀肥,主攻春、夏梢萌發,隨樹齡大小使肥量從小到多,逐年提高,油茶定植后在培養正副主枝的基礎上,將其上的強壯春梢培養為側枝群,并使三者之間比例合理,均勻分布。
采收:油茶一般10月逐漸成熟,寒露籽類于上旬寒露節、霜降籽類于下旬霜降節前后進行收摘,茶籽收摘主要有摘果和收籽兩種方式。
病蟲防治:主要防治油茶炭疽病、軟腐病、根腐病等。
5.1.3 科技支撐
一是建立良種繁育基地,確保良種普及率達到100%;二是主攻單產、增加總產;三是適時早播、合理密植,提高栽培水平;四是提高抗災能力;五是化學調控,提高產品品質。
5.2 主要原料需量及來源
5.3 輔助材料需求及來源
5.4 動力需求量及來源
第六章 工程技術方案
6.1 項目組成
本工程屬新建項目,項目組成見表6-1。
表6-1項目組成
序號 |
項 目 |
面 積 |
|
一 |
生產車間 |
2760㎡ |
|
1 |
茶籽預榨車間 |
8× |
|
2 |
茶籽餅浸出車間 |
20× |
|
3 |
茶油精煉車間 |
12× |
|
4 |
茶油罐裝車間 |
8× |
|
5 |
茶油包裝車間 |
8× |
|
二 |
輔助生產車間 |
3360㎡ |
|
8 |
茶籽原料倉庫 |
12× |
|
9 |
茶粕房式倉 |
15× |
|
10 |
茶油成品庫 |
15× |
|
三 |
公用工程 |
176㎡ |
|
11 |
水塔及水泵房 |
|
|
12 |
鍋爐房 |
3t/h煤鍋爐1臺36㎡ |
|
13 |
變配電間 |
20㎡ |
|
14 |
機修車間 |
120㎡ |
|
15 |
地磅房 |
|
|
16 |
污水處理站 |
|
|
四 |
總工程服務性工程 |
645㎡ |
|
17 |
辦公樓 |
|
|
18 |
食 堂 |
|
|
19 |
門衛20㎡、廁所25㎡ |
45㎡ |
|
20 |
大 門 樓 |
|
|
21 |
廠區綠化 |
|
|
22 |
廠區水泥硬化 |
|
|
23 |
圍 墻 |
|
|
24 |
其它費用 |
|
|
25 |
漲價預備費 |
|
|
|
合 計 |
6941㎡ |
6.2 產品采用的質量標準
6.2.1 茶油質量標準
6.3 生產技術方案
6.3.1 原料接收、烘干及貯存
6.3.1.1 原料接收及貯存
原料接收、初清及儲存設備見表6-3。
表6-3 原料接收、初清及儲存設備表
序 號 |
設備名稱 |
規格型號 |
數 量 |
動力 (kw) |
備 注 |
1 |
卸料坑 |
|
2 |
0 |
|
2 |
埋刮板輸送機 |
MS32 |
2 |
44 |
進倉 |
3 |
埋刮板輸送機 |
MS20 |
1 |
15 |
出倉 |
4 |
斗式提升機 |
TD25 |
2 |
44 |
|
5 |
斗式提升機 |
TD200 |
1 |
18.5 |
|
6 |
計量秤 |
|
1 |
0 |
|
7 |
初清篩 |
|
1 |
4.4 |
|
8 |
離心通風機 |
4-72No8 |
1 |
22 |
|
9 |
旋風分離器 |
D120 |
1 |
1.1 |
|
10 |
立筒倉 |
1000噸/個 |
2 |
0 |
|
6.3.1.2 原料烘干及貯存
1. 原料烘干工藝設計說明
2. 原料烘干及貯存的工藝方案
6.3.2 茶油油脂的預榨
A. 茶油油脂預榨的工藝流程
B. 茶油油脂預榨的工藝說明
6.3.3 茶油油脂的浸出
6.3.3.1 茶油油脂浸出的工藝流程
6.3.3.2 茶油油脂浸出的工藝說明
6.3.4 茶油的精煉
6.3.4.1 茶油精煉的工藝流程
6.3.4.2 茶油精煉的工藝說明
6.3.4 茶油和成品粕的包裝與儲存
6.3.4.1 茶油的儲存
6.3.4.2 茶油的茶油小包裝及儲存
6.3.4.3 成品粕和儲存與發放
6.3.5 工藝設備投資概算
該項目擬選用采購及少量自制設備共172臺套,概算投資920萬元,其中:茶油工藝設備130臺套,投資352萬元,驗價質檢設備14臺套,投資77萬元,生產性輔助設備28臺套,投資203.9萬元。設備臺套及投資概算明細分別見表6-4、6-5、6-6、6-7、6-8、6-9、6-10
6.4 總平面布置與運輸
6.4.1 總平面布置的原則
6.4.2 總平面布置方案
6.4.3 豎向設計
6.4.4 廠內運輸
6.5 土建工程
6.5.1 主要的建構筑物
6.5.1.1 茶油預處理車間
車間建筑面積:160㎡ ;尺寸:8m×20m
6.5.1.2 茶油浸出車間
車間建筑面積:480㎡;尺寸:20m×24m
6.5.1.3 茶油精煉車間
車間建筑面積:420㎡;尺寸:12m×35m
6.5.1.4 茶油包裝車間
車間建筑面積:160㎡;尺寸:8m×20m
6.5.1.5 茶油原料庫房
建筑面積:480㎡;尺寸:12m×40m
6.5.1.6 茶油成品房
建筑面積:600㎡;尺寸:15m×40m
6.5.1.7 鍋爐房
建筑面積:36㎡
6.5.2 建筑裝修
6.5.3 總平面主要指標
第七章 環境保護
7.1 基本情況
7.2 設計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7.3 項目建設期對環境的影響
7.4 生產的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及措施
7.4.1 污水處
7.4.2 廢氣
7.4.3 噪聲
7.4.4 固體廢物
7.5 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第八章 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
8.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8.1.1 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a 預處理車間灰塵
b 浸出車間的化學溶劑
8.1.2 危險性作業的危害
a項目中車間內設有加熱、蒸汽管、蒸發系統等,這些設備若不進行隔熱處理,一不注意將造成工人燙傷事故發生。
b精煉車間煉油用的燒堿,也會造成工人燙傷事故發生。
c各加工車間電機、機械、輸送設備的擠壓、絞傷。
8.2 安全措施方案
8.3 消防設施
8.3.1 火災隱患分析
a原料和產品等均為可燃物;
b浸出車間溶劑均為易燃易爆物。
8.3.2 設計依據
8.3.3 建筑防火等級
8.3.4 消防設施
8.4 防爆措施
8.4.1 防爆等級
按國家《防爆電氣安全規程》浸出用6號溶劑油,屬二類A類T1組爆炸性物質,浸出油廠的生產工藝裝置是封閉式,其使用場所的區域等級劃分如下:
浸出車間及禁區 1級區
溶劑庫區 1級區
溶劑卸料區 1級區
卸料中心周圍 2級區
8.4.2 防爆措施
第九章 企業組織與勞動定員
9.1 企業組織
9.1.1 項目法人組建方案
9.1.2 管理機構組織方案
9.1.3 生產和附屬生產車間組織方案
9.2 人力資源配置
9.2.1工作制度
9.2.3 員工來源及招聘方案
本項目所需技術和管理人員原則招聘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人員,其他可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在全廠定員中,大學本科及??茖W校的畢業生應占60%以上,初高中畢業生約占30%。
9.2.4 職工工資及福利
車間生產人員工資按人均12000元/年估算,技術與管理人員工資按人均48000元/年估算。
9.2.5 員工培訓計劃
第十章 節能
10.1 節能設計依據
10.2 節能原則
10.3 節能措施
10.4 能耗指標及分析
10.5 能源管理
10.5.1 建立健全的能源計量制度
10.5.2 組建公司能源部,設置專職能源計量人員
10.5.3 科學管理能源計量器
10.5.4 完善能源計量統計數據
第十一章 項目實施進度計劃
11.1 項目實施的各階段
11.1.1 建立項目實施管理機構
11.1.2 資金籌集安排
經估算,該項目總投資為7879萬元人民幣,基地建設投資4440萬元,良種繁育種苗480萬元,請求通過國家項目扶持;加工建設投資2329萬元,由企業自籌并申請國家貼息補助;流動資金630萬元申請銀行貸款。
投資費用基本符合項目要求和企業的實際情況。資金籌措方式是企業自籌銀行貸款和融資,擬根據項目建設進度,陸續將資金及時安排到位,使項目建設能夠按計劃順利進行,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11.1.3 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
在設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委托有相應資質單位進行現場勘測工作,提出設備、材料訂貨清單和非標準設備制造圖紙,勘測精度要與設計階段相適應。
該項目所需設備全部從國內廠家購置。
設備訂購和設備安裝工程將與土建工程同步有序進行。根據項目各工段施工階段所需設備,充分考慮該設備詢價和預訂貨時間以及取得設備資料的時間,合理安排好設備訂購和到達時間。
11.1.4 施工準備
11.1.5 施工和生產準備
11.1.6 竣工驗收
11.2 項目實施進度
基地建設,計劃年發展生特色經濟林3萬畝。2010年通過改造2萬畝,生特色經濟林發展到5萬畝,2011年發展到8萬畝,2012年發展到11萬畝,2012年發展到14萬畝,2013年發展到17萬畝 ,2004年發展到20萬畝。
加工項目一期生產線工程建設共需6個月時間,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審批0.5個月,項目設計1個月,土建施工及設備定購3-5個月,安裝及設備調試工程1個月。
根據工程具體情況,考慮到多工序目標時間和交叉作業的可
能性編制項目實施規劃進度。階梯進度計劃詳細情況見表11-1。
第十二章 招標內容和核準招標事項
12.1 招投標工作依據
12.2 招投標概述
12.3 招標內容
12.4 核準招標事項
12.5 招標方式
第十三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3.1 投資估算
13.1.1 建設投資估算
13.1.1.1 估算依據及范圍
(1)建設投資估算范圍包括: 茶油、桐油預處理預榨車間、浸出車間、精煉車間、包裝車間、原料接收及立筒倉、原料房式倉、粕房式倉、成品庫、油罐區、水塔及水泵房、鍋爐房、變配電間、循環水池、機修車間、地磅房、污水處理站、辦公樓、食堂等工程的土建工程費用、各種設備購置及安裝工程費用、總圖工程及其他工程費用。
(2)建設投資估算編制依據:
a.現行《輕工業建設項目投資估算辦法》;
b.建筑工程投資:土建工程參考項目所在地造價水平以平方米指標估算,構筑物依據其工藝標準、結構特性參照同類型構筑物技術經濟指標估算。
c.設備購置投資:各種設備依據有關生產廠家現行報價或相關價格文本估算。
d.安裝工程投資及其他工程和費用:安裝工程參照同類工程安裝費指標估算,其它工程和費用依據有關規定并結合項目實際情況估算:
建設單位管理費按財政部財建[2002]394號的有關規定估算;
項目前期工作費按國家計委計價格[1999]1283號的有關規定估算;
環境影響咨詢服務費按國家計委、國家環??偩钟媰r格[2002]125號的有關規定估算;
勘察設計費按國家計委、建設部計價格[2002]10號的有關規定估算;
工程監理費按發改價格[2007]670號的有關規定估算;
招標代理服務費按國家計委計價格[2002]1980號的有關規定估算;
辦公及生活家具購置費按500元/人估算;
工程基本預備費按5%估算。
e.該項目建設期為0.6年,生產第一年產量達設計能力的70%,生產第二年產量達設計能力的90%,生產第三年產量達到設計能力的100%,計算期按11年計算。
f基地:林地清理及整地用工3個、造林用工1.5個、撫育用工1個(第1-3年各1個)、整形修剪用工2個,病蟲害防治3元,管理費2元,工價50元/工日,苗木1.5元/株。
13.1.1.2 項目建設投資
項目建設投資為7879萬元,其中基地建設4440萬元(勞務投入4760萬元除外);種苗480萬元;加工項目投資為2329萬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資1144萬元,設備及安裝工程投資940萬元,其它費用45萬元,預備費200萬元。詳見表13-1。
13.1.2 流動資金估算
項目流動資金按分項估算法估算。正常生產期年需流動資金為630萬元。流動資金估算詳見表13-2。
13.1.3 總投資
該項目總投資為7879萬元。其中基地建設4440萬元(勞務投入4760萬元除外);種苗480萬元;加工建設投資2329萬元,流動資金630萬元。投資構成詳見表13-3。
13.2 資金籌措
13.2.1 資金用款計劃
13.2.2 資金來源
13.2.2.1 建設投資
13.2.2.2 流動資金
13.3 投資估算報表目錄
第十四章 財務評價
14.1 財務評價依據
14.2 產品成本
14.2.1 產品名稱及生產規模
a、主要產品
茶油:4000噸/年
b、副產品
茶粕:1500噸/年(50公斤袋裝)
油腳和皂腳:500噸/年
14.2.2 產品成本估算依據
a、原材料、燃料動力依據項目所在地實際價格計算。
b、工資:人員工資按人均12000元/年估算。
c、折舊:該項目建設投資形成應計折舊的固定資產價值為2329萬元。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建筑類20年,機器設備類為10年,期末殘值率為5%。 (詳見附表14-1)。
d、財務費用:包括流動資金借款利息,流動資金借款利率按5.31%計算。
e、其他費用:按慣例估算。
14.2.3 產品成本
茶油19508元/噸
生產期平均年總成本:7803.2萬元/年。
成本估算詳見(表14-2、14-3、14-4)
14.3 財務評價
14.3.1 營業收入
14.3.2 稅金
14.3.3 利潤
14.3.4 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分析
14.3.5 項目資本金現金流量表分析
14.4 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分析
14.5 不確定性分析
14.5.1 盈虧平衡分析
表明項目的產量達到設計能力的62.3%時,企業即可保本。
14.5.2 敏感性分析
針對影響經濟效益的三個主要因素作敏感性分析,詳細見表14-b。
以上敏感性分析表明,建設投資、經營成本及銷售價格的變動對經濟效益均有一定影響,銷售價格的變動對經濟效益影響程度最大,經營成本的變動對經濟效益的影響次之,建設投資的變動對經濟效益影響程度最小。
14.6 財務評價結論
經過財務評價分析,該項目稅前內部收益率為29.6%,投資回收期5.3年,企業的效益比較理想,該項目在經濟上是可行的。
14.7 財務評價報表目錄
第十五章 食品安全保證
15.1 總圖布置方面
15.2 工藝布局方面
15.3 室內裝修方面
15.4 防鼠、防蚊蠅、防塵設施
15.5 設備方面
第十六章 風險評估
16.1 風險分析
茶油、桐油加工項目從原材料來源、資金籌措、技術成熟、產品方向到工藝流程都無風險,唯一風險環節就是產品市場;一是消費者對產品有一個認識過程,這個過程也許半年或者是一年甚至時間更長一些,可能影響一時銷售不暢,再者產品價格消費者能否接受等等。第二是本項目法人代表過去一直從事房地產開發產業,從未涉入工業,更未接觸過植物油加工,因此可能缺泛市場商業運作經驗,如果產品產銷率達不到80-95%以上指標,公司將出現產品積壓,挫傷茶農、桐農種植積極性,公司虧損等一系列連鎖反映問題。
16.2 風險防范與對策
16.2.1 市場營銷謀略
16.2.2 實施計劃
16.2.3 促銷方式
第十七章 結論和建議
17.1 結論
竹山縣及其周邊地區擁有豐富的茶籽、桐籽等林產品油料資源,具備綠色食品生產的有利條件。
本項目不僅能增加企業擴大再生產,拉動本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還可以容納91人就業,帶動全縣多個鄉鎮2萬農戶4萬農民及周邊縣市農戶從事種植,發展規模生產,促進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終走“公司+農戶+基地”一體化道路,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本項目立足農業,從種植、深加工、銷售形成農業產業化產業鏈格局。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振興當地經濟具有重要作用。項目的建成,可以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技術經濟分析表明,該項目的經濟效益較好,各項經濟指標先進。項目實施后,可為當地創造多個就業機會。
總之,該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均是很理想的,我們認為該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建議盡快實施。
17.2 建議
建議項目承辦單位及早抓好原料基地的建設,并在種子、種植、技術等方面作好項目前期準備,使原料從質量和數量上得到可靠保障。